液相質譜基質效應如何解決
更新時間:2022-11-23 點擊次數:1466
化學分析中,基質指的是樣品中被分析物以外的成分。基質對液相質譜檢測有顯著的幹擾,並影響分析結果的準確性。根據基質對檢測信號響應值的不同影響,基質效應可分為(wei) 基質增強效應和抑製效應。
在LC-MS/MS中,基質效應是由於(yu) 非目標分析物與(yu) 目標物共同流出噴霧針,對電荷產(chan) 生競爭(zheng) ,它們(men) 將產(chan) 生的霧滴牢牢吸在一起,阻止其分裂成更小的微滴,改變了帶電霧滴的表麵張力,從(cong) 而導致目標物的離子化效率降低或增強,引起響應降低或增高,便產(chan) 生了所謂的基質抑製效應或基質增強效應。
植物性基質主要雜質:色素、酸類、糖類等。
動物性基質主要雜質:脂肪、蛋白質等。
1)樣品前處理
改進前處理方法,盡可能減少最終提取液中的雜質成分,消除基質效應。用固相萃取柱淨化樣品是個(ge) 不錯的選擇,如果還有較強的基質效應,可以考慮稀釋樣品或減少進樣量。
2)同位素內(nei) 標
同位素內(nei) 標可以有效補償(chang) 目標物在前處理時的損失,也可以消除基質幹擾。缺點是內(nei) 標物較貴,且較難購買(mai) ,不是所有項目都能有內(nei) 標物。
3)色譜柱的分離
通過色譜柱的分離手段,將基質中的雜質與(yu) 目標物分離,減少雜質對目標物的影響。
4)基質曲線
利用陰性樣品配製基質曲線,用於(yu) 補償(chang) 基質效應,是一種*的有效的補償(chang) 方法,但是工作量較大,且難以找到陰性空白基質。
5)離子源
雖然APCI源同樣存在基質效應,但是對於(yu) 特定的化合物,特別是對於(yu) 蛋白質沉澱法處理的樣品,APCI源的基質效應會(hui) 明顯小於(yu) ESI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