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日常分析中,我們(men) 會(hui) 評估一支色譜柱、一個(ge) 項目的柱效,在藥典中,檢查藥物的含量時,規定了係統適應性試驗中理論塔板數要求。那柱效、理論踏板數的關(guan) 係是什麽(me) ,怎麽(me) 得到最佳柱效,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。
溶質分子在通過色譜柱時,擴散圍成一個(ge) 比較大的體(ti) 積(或形成一個(ge) 比較寬的譜帶)。當色譜帶離開色譜柱在色譜圖上產(chan) 生一個(ge) 色譜峰時,它的寬度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定義(yi) 。如下圖。
從(cong) 峰的兩(liang) 邊畫正切線(通過拐點),它們(men) 和基線的交點就是峰寬W的值。柱效用於(yu) 描述色譜柱提供窄峰的相對能力,用塔板數N定義(yi) :
比如,如上圖中,色譜峰i的峰寬W等於(yu) (4.00-3.85)=0.15min,保留時間tR=3.93min。因此塔板數N=16(3.93/0.15)2=10980。塔板數N會(hui) 因樣品、分離條件和色譜柱的不同有很大區別。
峰寬可以更加方便(和精確)地用半峰寬W1/2來進行測定,如上圖中的峰j,很多數據係統的半峰寬值W1/2≡0.588W。用半峰寬來計算塔板數的等式為(wei) :
式中,H=L/N是指色譜柱的理論塔板高度,H是每單位柱長上柱效的量度,它代表分離過程中的峰展寬,越小越好。因此,增加柱長(比如用一根250mm的色譜柱來替代一根150mm的色譜柱)就能很快速的增加N和改善分離效果(因為(wei) H對於(yu) 體(ti) 積不同的色譜柱來說是一個(ge) 常數)。
從(cong) 上麵兩(liang) 個(ge) 等式,我們(men) 能看出,N值越大,色譜柱中的峰寬就越窄,分離效果就越好,柱效也就越高。那如何得到最窄的峰寬,最佳的柱效呢?
就要看範德姆特方程了,其等式如下:
式中,H表示理論塔板高度,v表示流動相的流速,A、B、C對於(yu) 給定的溶質分子、色譜柱和一係列的實驗條件來說都是常數。
A代表渦流擴散項。由於(yu) 樣品分子在各種填充顆粒之間以不同流速(箭頭)通過色譜柱,在流速較低(受限或者變窄)的液流裏移動的分子會(hui) 拖在後麵,在流速較高(較寬)的液流裏移動的分子則會(hui) 被帶動跑到前方,這個(ge) 影響譜帶加寬的因素與(yu) 流動相的流速無關(guan) ,僅(jin) 取決(jue) 於(yu) 色譜柱裏填充顆粒的排列方式。
可以選用粒徑更小、更均勻的顆粒填充色譜柱。
B/v代表縱向擴散項。溶質分子沿著色譜柱的縱向擴散,這個(ge) 過程會(hui) 導致帶寬隨著時間的增加而增大,無論流動相是否流動都會(hui) 發生這種情況。
可以提高流動相的流速v,選用較窄的柱子。
C*v代表傳(chuan) 質阻力項,包括流動相和固定相的溶質轉移。當流動相流速增加時譜帶加寬會(hui) 變嚴(yan) 重。
流動相溶質轉移(傳(chuan) 質,依賴於(yu) 流速)
可以選用更小粒徑的填充填料,還可以降低流動相的流速。
通常來說,柱外效應對帶寬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,但是也取決(jue) 於(yu) 設備特性和色譜柱的大小。以小顆粒填充的、體(ti) 積較小的色譜柱特別會(hui) 出現柱外譜帶加寬的問題。
從(cong) 前麵的描述可以看出,第一項A和流速無關(guan) ,第二項B/v和第三項C*v與(yu) 流速的關(guan) 係正好相反。這就需要找到一個(ge) *速度,使總的H值最小。
在色譜柱確定,即A、B、C項確定的情況下,也可以通過計算來得到最佳流速值:
通過這個(ge) 公式,可以計算出經典的4.6mm直徑,5μm粒徑的色譜柱,其最佳流速是1mL/min。
相信小夥(huo) 伴們(men) 通過範德姆特方程能更加理解影響柱效的因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