影響凝膠色譜分離的因素
更新時間:2021-12-28 點擊次數:3131
各種凝膠在結構上是很相似的,都是三維空間網狀交織的高分子聚合物。分離程度主要取決(jue) 於(yu) 凝膠顆粒內(nei) 部微孔的孔徑和混合物的分子量這兩(liang) 個(ge) 因素。微孔孔徑的大小與(yu) 凝膠物質中凝膠濃度的平方根呈反比,與(yu) 凝膠聚合物分子的平均直徑呈正比(其聚合物分子近似地當做球形)。和凝膠孔徑直接關(guan) 聯的是凝膠的交聯度,交聯度越高,孔徑越小;反之,孔徑就大。移動緩慢的小分子物質,在低交聯度的凝膠上不容易分離,大分子同小分子物質的分離也宜用高交聯度的凝膠。葡聚糖凝膠的交聯度隨每克幹燥凝膠的吸水量的增加而遞減。
根據具體(ti) 實驗情況決(jue) 定洗脫液的流速,一般采用30~200mL/h。流速過快會(hui) 使色譜帶變形,影響分離效果,流速的調節可采用靜液壓法裝置。
非水溶性物質的洗脫,采用有機溶劑,水溶性物質的洗脫,一般采用水或具有不同離子強度和pH的緩衝(chong) 液。離子強度的變化,對於(yu) 物質的分離有不同的影響。在洗脫堿性蛋白時,洗脫劑中必須含有一定濃度的無機鹽,而且隨著鹽濃度的增加,移動加快。pI低於(yu) 7的蛋白質的洗脫,很少受離子強度變化的影響。在酸性pH時,堿性物質易於(yu) 洗脫。多糖類物質洗脫以水最佳。
凝膠色譜很少用在分離純化的開始階段。為(wei) 了達到良好的分離效果,柱子的上樣量必須保持較小的體(ti) 積。對於(yu) 蛋白質來說,上樣量通常為(wei) 柱體(ti) 積的2%~5%。樣品中含有雜質太多時就有可能堵塞柱子。凝膠色譜通常用在分離純化的最後階段,此時的目的產(chan) 物已經比較純,濃度較高。樣品加到色譜柱後,選用合適的洗脫液進行洗脫,通常目的產(chan) 物被稀釋很多倍。
凝膠色譜技術一般要求有較長的柱子。例如,用凝膠色譜分離蛋白質,柱子的長度通常為(wei) 內(nei) 徑的25~40倍。工業(ye) 規模的凝膠過濾色譜還可用疊積柱係統,這種係統把凝膠介質分別裝入同樣大小的、短粗的色譜柱,然後再將這些柱子垂直地連成一套,柱子之間的連接距離控製到最小。這個(ge) 係統的分離效果與(yu) 隻使用一根柱子一樣,但凝膠所承受的壓力要低得多。此外,如果這個(ge) 係統中的一根柱子發生堵塞(通常是最上麵的一根),可以很方便地拆下來更換另一根新柱子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