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生物材料的相容性研究中,蛋白質與(yu) 材料表麵的相互作用極其關(guan) 鍵,一直是研究的重點之一。此篇文章由月旭科技S席科學家王國斌博士執筆,對蛋白質的結合與(yu) 吸附進行了較為(wei) 係統的講述。
蛋白質吸附原理
蛋白質是由氨基酸亞(ya) 基組成的生物分子。每個(ge) 氨基酸都有一個(ge) 側(ce) 鏈,該側(ce) 鏈根據周圍環境的 pH 值以及其自身的極性/非極性性質而增減電荷。

帶電區域可以極大地促進蛋白質與(yu) 其他分子和表麵的相互作用,以及其自身的三級結構(蛋白質折疊)。由於(yu) 其親(qin) 水性,帶電荷的氨基酸往往位於(yu) 蛋白質的外部,在此處它們(men) 可以與(yu) 表麵相互作用。在表麵化學方麵,蛋白質吸附是描述這些分子在材料外部聚集的一種關(guan) 鍵現象。蛋白質保持附著在表麵上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(jue) 於(yu) 材料特性,例如表麵能、質地和相對電荷分布。由於(yu) 氨基酸和材料表麵之間的接觸點數量更多,因此較大的蛋白質更可能吸附並保持附著在表麵上。在目標蛋白和雜質蛋白共存時,蛋白與(yu) 表麵的吸附/結合,就分為(wei) 特異性結合和非特異性結合(nonspecific binding,簡稱NSB)。

蛋白質吸附的能量
蛋白質自發吸附的基本思想是,當釋放的能量大於(yu) 根據吉布斯自由能定律獲得的能量時,就會(hui) 發生吸附。
在等式中可以看出:
ΔG=ΔH−TΔS
• ∆是參數的淨變化
• G 是吉布斯自由能
• T 是溫度(SI 單位:開爾文)
• S 是熵(SI 單位:焦耳每開爾文)
• H 是焓(SI 單位:焦耳)
為(wei) 了使蛋白質吸附自發發生,ΔG 必須是一個(ge) 負數。
吸附率
為(wei) 了使蛋白質吸附,它們(men) 必須首先通過以下一種或多種主要的運輸機製與(yu) 表麵接觸:擴散、熱對流、整體(ti) 流動或其組合。當考慮蛋白質的運輸時,很明顯濃度梯度、溫度、蛋白質大小和流速將影響蛋白質到達固體(ti) 表麵。在低流量和最小溫度梯度的條件下,可以根據擴散速率方程對吸附速率進行建立模型。
擴散率方程

• D 是擴散係數
• n 是蛋白質的表麵濃度
• Co 是蛋白質的最大濃度
• t 是時間
較高的堆積濃度和/或較高的擴散係數(與(yu) 分子大小成反比)會(hui) 導致大量分子到達表麵。隨之而來的蛋白質表麵相互作用導致被吸附蛋白質的局部濃度很高。
蛋白質相互作用力
蛋白質相互作用力分為(wei) 四種:離子或靜電相互作用、疏水相互作用、氫鍵作用力以及電荷轉移或粒子電子供體(ti) /受體(ti) 相互作用。前兩(liang) 種較為(wei) 常見。
離子或靜電相互作用
(Ionic or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s)
蛋白質的電荷由其氨基酸側(ce) 鏈的酸解離常數pKa以及末端氨基酸和羧酸決(jue) 定。等電點(pI)高於(yu) 所用緩衝(chong) 液 pH 值的蛋白質帶正電荷,而等電點(pI)低於(yu) 所用緩衝(chong) 液 pH 值的蛋白質帶負電荷。蛋白質的淨電荷由其成分的總電荷確定,可在生理電場中導致電泳遷移。由於(yu) 水的高介電常數,這些作用是短距離的,但是,一旦蛋白質接近帶電的表麵,靜電偶合便成為(wei) 主要的作用力,因而產(chan) 生吸附。
帶正電的氨基酸包括: 賴氨酸(Lysine)、精氨酸(arginine)、組氨酸(histidine)。
帶負電的氨基酸包括: 天冬氨酸(Aspartic acid),穀氨酸(Glutamic acid)。
疏水相互作用
(Hydrophobic Interactions)
蛋白對於(yu) 疏水性材料表麵的吸附作用可以通過兩(liang) 個(ge) 疏水分子之間與(yu) 水分子的相互作用來理解。疏水分子也是非極性分子,通常具有不溶於(yu) 水的長碳鏈、苯環或者雜環。脂肪和水的混合是這種相互作用的一個(ge) 很好的例子,通常的理解是水和脂肪不會(hui) 混合,因為(wei) 作用在水和脂肪分子上的範德華力太弱了。脂肪滴在水中的行為(wei) 與(yu) 其分子間作用力相比,更多地與(yu) 反應的焓和熵有關(guan) 。
蛋白溶液對於(yu) 疏水性材料表麵的吸附作用是相似的。疏水的氨基酸包括:纈氨酸(Valine), 亮氨酸(Leucine), 異亮氨酸(Isoleucine), 蛋氨酸(Methionine), 苯丙氨酸(Phenylalanine)。疏水的氨基酸,尤其是苯丙氨酸,對於(yu) 疏水性材料表麵有強烈的吸附作用。疏水相互作用比其他弱分子間作用力(即範德華相互作用或氫鍵)相對更強。例如聚苯乙烯的表麵。ELISA 就是利用疏水相互作用,把蛋白均勻地,牢固地吸附於(yu) 96孔板表麵,來進行蛋白的定量檢測。
氫鍵
與(yu) 形成多肽中的任何基團一樣,水具有形成氫鍵的能力。在折疊和締合過程中,肽和氨基酸基團與(yu) 水交換氫鍵。因此,氫鍵對在水性介質中的蛋白質吸附沒有強烈的穩定作用。

電荷轉移相互作用
電荷轉移相互作用在蛋白質穩定化和表麵相互作用中。帶電和極性基團通過形成離子對、氫鍵和其他不太具體(ti) 的靜電相互作用,賦予蛋白質重要的特性。具有可電離側(ce) 鏈的氨基酸,例如 Asp、Glu、His、Lys 和 Arg,賦予蛋白質重要的特性。Ser、Thr和Tyr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引起的電荷改變是誘導性蛋白質-蛋白質,蛋白質-極性表麵相互作用,這會(hui) 導致蛋白在表麵吸附的變化。
作者

王國斌,美籍華人博士,在生命科學和表麵化學領域有著20多年的產(chan) 品研發經驗。曾就職於(yu) SRU Biosesystems,開發了 BIND™生物傳(chuan) 感器,現就職於(yu) BMT Biosesystems,任副總裁,管理生物醫學和診斷產(chan) 品中特殊材料及表麵應用的開發和生產(chan) 。
王國斌博士憑借在高分子化學、表麵科學、蛋白質兼容表麵等方麵的豐(feng) 富經驗,在加入月旭科技後,主持研製了“續淨一號"銀離子消毒液,並對月旭科技的蛋白純化係列產(chan) 品的研發提供了極大的技術支持。為(wei) 今後月旭科技在生命科學領域的發展注入一劑強心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