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此前,為(wei) 大家簡述了氣相色譜中的“溶劑效應。而高效液相色譜分析作為(wei) 現代藥物分析的重要手段,在日常實驗中,分析工作者通常將注意力集中在流動相和色譜柱以及儀(yi) 器方法的選擇上。故而當出現異常峰形時,分析工作者往往會(hui) 忽略溶解樣品所用的溶劑不恰當也是成因之一。所以一招“借刀殺人”,就讓各種色譜耗材為(wei) 不合適的溶劑背了鍋。
溶劑效應的概念
通常情況下我們(men) 認為(wei) 的“溶劑效應”是樣品溶劑強度大於(yu) 流動相強度時造成的色譜峰變形的現象。但我們(men) 會(hui) 發現,有時我們(men) 的樣品溶劑的強度並未大於(yu) 流動相,但由於(yu) 加入了某些稀釋劑,使得峰形變形情況依舊出現。因此廣義(yi) 上對“溶劑效應”的概念應擴展為(wei) 由於(yu) 樣品中某些組分在稀釋劑與(yu) 流動相中的存在狀態有較大差異,導致色譜行為(wei) 表現異常的情況。
溶劑效應的成因
01 溶劑強度
這便是普遍意義(yi) 上的“溶劑效應”成因,如當流動相組成為(wei) 低比例的乙腈水溶液,而樣品溶劑為(wei) 純乙腈時,會(hui) 由於(yu) 溶劑的強度大於(yu) 流動相而產(chan) 生峰分叉或峰拖尾。

02 進樣體(ti) 積
當進樣體(ti) 積較小時,擴散至流動相中的溶質占大多數,且擴散在很短時間內(nei) 完成,因此峰形與(yu) 用流動相直接溶解樣品無大差異。隨著進樣的體(ti) 積增大,留在溶劑本身裏的溶質的量逐漸增大,當進樣體(ti) 積增大到一定數量,留在溶劑裏的溶質的量變得不可忽略,在色譜圖上就表現為(wei) 色譜峰的分叉、拖尾等。

03 溶劑兼容性
有時,當我們(men) 使用流動相或流動相中的有機相無法直接溶解樣品,這時很多小夥(huo) 伴會(hui) 選擇使用氯仿、甲苯等能溶的溶劑,甚至DMSO這樣的“萬(wan) 能溶劑”來溶解樣品。這樣進樣的結果是溶劑與(yu) 流動相不兼容,溶質難以在流動相中擴散。又如,在做參比製劑的溶出曲線中,溶媒中經常加入表麵活性劑。而帶有表麵活性劑的溶劑進樣後,由於(yu) 溶質在含有表麵活性劑的溶劑中的分配係數與(yu) 在流動相中的分配係數存在較大差異,就會(hui) 導致峰形的問題,甚至保留時間的漂移。
04 電離狀態
電離狀態的差異主要由溶劑和流動相各自的pH差異引起。我們(men) 都知道,在反相體(ti) 係中,目標化合物的存在狀態不同,保留行為(wei) 會(hui) 有明顯的差異,而存在狀態就取決(jue) 於(yu) 目標化合物在不同pH體(ti) 係內(nei) 的電離狀態。若樣品在溶劑和流動相中電離狀態差異較大,樣品溶液在接觸流動相的過程中,來不及緩衝(chong) 至流動相中的電離狀態,是個(ge) 時間如果較長,就容易表現為(wei) 保留時間發生錯位或峰形變形,如下圖的案例。

(流動相為(wei) pH 3.0緩衝(chong) 鹽。綠色譜圖為(wei) 對照品,另外三個(ge) 譜圖樣品的溶劑從(cong) 下至上分別為(wei) 0.1%磷酸、純化水、pH 3.0流動相)
溶劑效應的解決(jue)
01 溶劑強度
對於(yu) 這一Z普遍的溶劑效應,解決(jue) 辦法即調整稀釋劑或流動相,使二者洗脫能力接近,或稀釋劑洗脫能力稍低於(yu) 流動相都是可以的。一般情況下,為(wei) 避免溶劑強度差異導致的溶劑效應,反相色譜中較為(wei) 穩妥的做法是稀釋劑中有機相比例和流動相相當,必要時可略高於(yu) 流動相,但應當據其評估其溶劑效應風險。
02 進樣體(ti) 積
常規情況下,為(wei) 了保證峰形,我們(men) 的進樣體(ti) 積都控製在5-20μL,盡量不要超過25μL。如果不能做到減少至合適的進樣體(ti) 積,為(wei) 了得到較好的峰形,應盡量選擇與(yu) 流動相比例相同或接近的溶劑。
03 溶劑兼容性
使得溶劑與(yu) 流動相能較好地兼容,目前辦法有兩(liang) 個(ge) :
一、若流動相或流動相中的有機相無法直接溶解樣品,則用可以溶解樣品的溶劑溶解成高濃度儲(chu) 備液,然後用流動相稀釋至所需濃度;
二、在流動相中加入同樣的助溶劑或表麵活性劑,或提高有機相的比例。
04 電離狀態
電離狀態的差異許多情況下會(hui) 表現為(wei) 保留時間的漂移或不穩定。可以通過將樣品溶液的pH調節至與(yu) 流動相一致,或增大流動相的緩衝(chong) 能力來改善。
以上便是小編為(wei) 大家總結的高效液相色譜“溶劑效應”的原理及解決(jue) 辦法。高效液相色譜進樣前,必須選擇一種合適的溶劑體(ti) 係。若溶劑選擇不當會(hui) 使得峰形發生不同程度的異常,進而影響分析結果。